當前頁面:首頁 > 新聞中心新聞中心
http://m.jostenx.com/ 2017-03-29 13:42:42 醫藥經濟報
3月16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如期提高利率。國際經濟環境變化與本土企業產品出口密切相關。有報告指出,受主要經濟體需求不振、國內監管趨嚴及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我國醫藥外貿發展整體進入低速增長期,2016年同比增長不足1%。而受累于世界經濟周期性影響及跨國企業業績下滑,我國制劑出口增長幅度較小。
在中國醫保商會副會長許銘看來,我國外貿體量目前還是原料藥最大,增速在放緩,但制劑出口增速會優于原料藥。2017年,我國本土企業制劑出口還會保持繼續增長的勢頭,這也是我國醫藥行業下一個出口的主方向。許銘強調,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本土企業對美國制劑出口增速達到96%,釋放出本土制藥企業出口產品得到升級的積極信號,美國市場成為了關注點。
也有不具名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對于目光放在美國市場的中國藥企來講,這次影響傳導的效果其實并不是很明顯,可能對其開發海外產品的意愿、業務拓展會帶來一些新的思考,主要是匯率的影響。
產品結構優化
太平洋的東岸,美聯儲加息帶來了經濟運行良好的消息;太平洋的西岸,在中國制劑出口備受關注的企業中,恒瑞醫藥于近期率先公布了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也給市場提振帶來了信心。
申萬宏源分析,制劑出口方面,恒瑞現有產品如環磷酰胺及七氟烷等目前銷售情況良好,環磷酰胺實現穩步增長,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2016年制劑出口實現收入4.32億元,在全年無新獲批產品情況下,仍取得21%的增速,可見公司海外布局充分。2017年初,公司連續獲得阿曲庫銨及多西他賽ANDA批件,同時公司積極推進創新藥國際化,其中吡咯替尼在美國順利開展I期臨床試驗,未來制劑出口產品將不斷豐富,為公司提供新的盈利增長點。多份研究報告均表示,在2017年,恒瑞醫藥的出口業績增速有望顯著提升。
“這其實也為我國本土企業出口產品結構優化提供了有力證據。”在許銘看來,過去中國制藥企業出口的是大宗普藥,而近幾年包括華海、綠葉、齊魯等在內的國內龍頭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改良型新藥、改變給藥途徑等方式的創新研發。同時,粉針和凍干劑等相關產品也得以進入美國市場。如2016年年底,齊魯制藥高新分廠正式向美國出口頭孢類高端粉針劑,該產品屬于FDA公布的緊缺類藥品,也是國內醫藥企業首次實現頭孢類注射粉針劑出口美國。
“現在本土藥企產品出口的數量和速度要比以前快一些,但我們更關注的是那些能夠真正在銷售上放量,并獲得實際收益的產品。”上述業內資深人士提到,雖然出口美國的產品不少,但實際上真正在銷售上盈利的品種比較少。華海藥業在2003年便進軍美國市場,直到2013年,其抗癲癇產品拉莫三嗪控釋片才在美國獲批。作為美國市場控釋劑型第三家,其當年利潤分成約1.5億元。這是一直以來行業在制劑出口方面必談到的產品,也是當初能夠真正在美國市場獲利的產品。
究竟怎樣的產品可以在激烈的美國仿制藥市場中獲得盈利?在上述業內資深人士看來,需要做到“天時、地利、產品和”。首先,產品質量要過關,要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其次,要和當地供應商打好交道,提高品牌信譽度;第三,找準合適的時機,比如產品需求出現缺口的領域,或者其中有企業停產的時機,“擠”進該市場。
據了解,2016年我國共有69種西藥制劑對外出口,抗腫瘤、抗癌類、精神類、抗病毒類、抗高血壓及調脂類等系列高附加值制劑產品出口均實現20%以上的增長,成為拉動西藥制劑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抗癌和精神類藥品出口已經突破1億美元,且增速在3位數以上,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和英國。
出口市場優化
除了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從大的方面看,本土企業對美制劑出口增速大幅提高,也說明本土藥企出口海外的市場得到了優化。2016年,我國對美國西藥制劑出口增長41.7%,占我國制劑出口總額的9.2%,比整體出口增速高41.5個百分點,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本土企業是對美出口的主力軍,且前4名均為在美進行仿制藥注冊并實現自主品牌銷售的企業,出口額都在1700萬美元以上,且同比增幅均超過20%。
“過去,我們出口的主力產品是原料藥,面向的市場多是非規范市場,如亞非拉國家,而今隨著產品結構升級,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帶動了中國藥企出口越來越往歐美日等規范市場走。”許銘說,如恒瑞醫藥去年出口增速是前年的3倍,主要市場對準歐洲、美國和日本,最近卡泊芬凈在英國和德國市場獲批,進一步拓展了其國際市場;齊魯投資的山東齊發藥業去年出口表現積極,出口市場是希臘、巴西等在非規范市場中比較好的市場。
開始重視“怎么賣”
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經營思維的變化。制劑出口,企業一定要致力于打造好國際銷售的通路。
在許銘看來,企業更加注重打通銷售渠道。這無疑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前人所擁有的出口經驗來自于原料藥,作為低附加值的產品,其銷售模式頗簡單,只需要給工業企業提供原料,僅僅通過注冊認證環節即可;而制劑銷售則更為復雜,除了注冊認證,還需要和流通商打交道,面對的消費人群是終端消費者,作為高附加值的制劑,直接面對更為強勢的批發公司和零售企業,其中涉及的環節包括了注冊、認證、倉儲物流、人員管理的問題。
起初,藥企通過把產品交給當地代理商去完成后續的銷售,既方便且節約成本,此后這種間接打開美國市場的方式讓中國藥企頗為被動。于是,不少藥企開始在當地收購或者自建公司,自己打造品牌,同渠道商搞好關系,以期更為便捷地打開美國主流采購渠道。如華海(美國)國際有限公司在順利打開美國仿制藥市場,擁有自己的品牌信譽度和良好的渠道商合作關系后,也開始幫助國內的其他企業走出去。從2014年開始,其與天士力制藥、天津醫藥集團合作搭建制劑出口平臺,隨后陸續牽手壽光富康、普洛康裕等公司,針對化學原料藥的制劑產品在美國市場展開全面合作。
“借助華海的平臺可以立馬看到自家企業海外出口的效果,但缺點是比較被動,這就要看企業如何去抉擇。”該資深人士認為。
“中國藥企的創新能力與歐美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出口海外的產品也大多以仿制藥為主,包括高端仿制藥,進入美國市場,意味著要面臨非常激烈的仿制藥市場競爭環境。”許銘提到,普通仿制藥在美國價格競爭非常激烈,企業要拼成本,靠走量才能獲得市場優勢。
在他看來,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有利于提升藥企的國際競爭力,對于當前的中國藥企而言,面對海外規范市場,更要提高資源整合的能力,購買好的產品、新技術的合作開發、營銷網絡的聯合等,都將越來越考驗中國藥企在海外的資源整合能力。
上一篇:“三桶油”冷暖各不同:中石油年報慘淡 凈利創十年新低
下一篇:中國國際染料工業展下月舉行